5月13日上午,以“共享数智机遇、共促区域发展”为主题的2021年杭州都市圈现代化数智发展会议在杭州举行,来自杭州、湖州、嘉兴、绍兴、衢州、黄山等杭州都市圈成员城市的150余名代表参加。一直以来,杭州都市圈的发展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个“圈子”不仅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也关乎着长三角区域的发展格局。
杭州都市圈是长三角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湖州、嘉兴和绍兴携手经过11年的快速发展,区域合作成果丰硕,同城化效应日益显现,逐渐成为长三角南翼最具影响力的都市圈。2018年,浙江衢州和安徽黄山纷纷加入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团队”的壮大,进一步标志着杭州都市圈进入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跨省合作阶段。
成立数字协作联盟服务发展
数字经济是杭州都市圈的特色亮点。当前,杭州都市圈集聚了浙江76%以上的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和中国70%以上的云计算能力,培育形成了一批数字经济龙头标杆企业。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背景下,杭州都市圈数字协作联盟应运而生。
会议授牌成立了杭州市区域协作发展促进会和杭州都市圈数字协作联盟。其中,杭州都市圈数字协作联盟将围绕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目标,旨在促进杭州都市圈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影响力和凝聚力。
▲2021年杭州都市圈现代化数智发展会议召开
在未来,杭州都市圈数字协作联盟将从三个方面服务发展。
发挥联盟成员单位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杭州都市圈各合作城市密切协作,巩固发展政府、企业和民间全方位、多层次交流与合作,加快形成产业数字化赋能信息综合服务体系,推进数字化相关重大战略、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建立杭州都市圈跨区域数字产业协作机制,促进数字协作工作的长期化、常态化,推进成员城市数字领域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带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聚焦数字化改革、城市大脑、产业大脑、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融合应用、产业发展等重要话题,开展杭州都市圈各合作城市间数字协作相关系列活动。
▲2021年杭州都市圈现代化数智发展会议现场
今年要打造五大主题都市圈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杭州都市圈会有哪些大动作?会上公布了《杭州都市圈2021年行动方案》,明确了2021年杭州都市圈十大重点工作和合作项目清单,并提出今年杭州都市圈的工作重点,是将打造交通互联、产业集群、人文魅力、绿色生态以及智慧民生五大主题都市圈。
共建交通共联都市圈——
打造长三角机场群核心机场,加快萧山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推进萧山机场站及接线工程等,打造国际枢纽机场。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快建设杭州西站;建成并实现杭海、杭绍城际线通车;规划建设杭德城际线,力争尽早开工;加快推进杭绍台铁路项目建设。
构筑智慧高效公路网络,加快建设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推进沪杭甬高速公路智慧化改造;有序推进杭绍快速路网对接连通;加快推进杭州中环、杭淳开高速,形成都市圈“三大环线”。
共筑江海河联运体系,加快推进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长湖申线航道西延、杭申线“四改三”工程、杭平申线航道“四改三”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工程。
共筑产业集群都市圈——
做强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完善“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都市圈工业互联网区域应用赋能。
共建重大创新平台集群。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合力拓展科创大走廊两翼;高质量建设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谋划建设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争取纳入“一带一路”平台。
加强毗邻地区合作。高水平推进余杭海宁合作示范区、海宁和钱塘新区全面战略合作建设。
共塑人文魅力都市圈——
共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群落。合力做好良渚古城遗址、西湖、大运河、黄山、江郎山等世界遗产的保护好、研究好和利用好文章。
共塑杭州都市圈文旅品牌再升级。整合提升“江南绝色肺庠骄洹薄澳峡资サ胤衢州有礼”、徽州文化等品牌;打造杭衢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
共办共推会展赛事品牌。按照“中国新时代泛贾菪卵窃恕币螅忧咳毯献鳎咚匠锇?022年第19届亚运会。
共创绿色生态都市圈——
构建绿色生态环境共保体系。加快《杭州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规划》编制,完善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体制建设。
深化环境治理联防联控。强化流域上下游和跨界水体环境治理,联合开展《新安江流域水环境共保规划》编制,共同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环保智库建设。推进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
共同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通道。高水平建设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构建绿色经济体系。推进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共享智慧民生都市圈——
共建“城市大脑”群。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统筹规划建设安吉等若干超大规模高等级绿色云数据中心。推动各城市大脑应用场景、公共数据圈域贯通、横向互联。拓展数字项目的结对应用。
推进营商环境一体化。实现登记数据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市场准入服务统一规范。加强杭州“信用惠民”、衢州“信安分”等模式的推广,推动信用标准和数据的互联互通。
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鼓励和支持市级医院采取合作办院、设立分院、专科合作等形式进行跨区域布点;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扩大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覆盖范围;扩大市民卡互联互通覆盖面,推动政务服务联通互认;与黄山市互推疗休养产品,共同开展职工疗休养基地推介活动。